作者:海森温泉设计院 发布时间:2023-09-19 阅读量:0
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建设“美好生活,主客共享”的度假产业新体系——2023中国旅游度假发展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阐释了度假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总结了国际度假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和主要经验,分析了我国度假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向、面临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度假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长期以来,观光旅游一直占据我国旅游发展的主流,度假旅游以及相应的度假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进入本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十余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出游次数增多,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逐渐产生了“一地深度游”“无景点出游”和“慢生活”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我国度假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展望未来,现代化进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度假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市场基础。
《报告》强调,度假旅游的核心在于“生活”而不是“景观”。观光旅游以观光为主要目的,单次出游可能选择多个目的地,在每一个目的地逗留时间较短,其活动轨迹更接近于一个圈。而度假旅游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观光,单次出游很可能就选择一个目的地,在目的地逗留时间长,其活动轨迹多是从客源地往返目的地的折返直线。对于度假旅游来说,观光或者说看风景也是重要的基础性活动,但不一定是最主要的目的,度假旅游的本质是在异地的高品质生活。很多度假旅游者喜欢深入到度假地的各个角落,体验最地道的当地生活方式也就是“烟火气”。可以说,度假是“景观之上是生活”的典型体现。
《报告》认为,度假产业体系是“美好生活,主客共享”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和观光旅游发展重在打造景区不同,度假产业发展要为旅游者提供一段与常规生活不一样的品质生活,对于目的地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接待体系和活动内容、商业体系和人文环境等有着更高的要求。报告提出,景观和生态环境是包括度假在内的旅游活动的重要基础,构成度假产业体系的底层;吃住行游购娱是包括度假在内的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构成度假产业体系的骨干;满足旅游者度过假期需要的各类特色活动,如美食、康养、音乐、戏剧、温泉、滑雪、登山、徒步、冲浪、潜水、自行车运动以及各种赛事、集会等,构成度假产业体系的核心;由于度假旅游者逗留时间较长延伸出来的其他“生活”需要,如医疗保健、美容理发、健身美体、异地办公等,构成度假产业体系的重要拓展。
《报告》对国际度假地的类型和国际度假产业体系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总结。根据依托的主要资源,国际度假地可以分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城市为依托、以乡村为依托、以度假村为依托、以主题乐园为依托等不同类型。从产业体系构成来看,在国际度假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形成了“滨水+度假”“山地运动+度假”“健康疗养+度假”“乡村生活+度假”“特色产业+度假”“文化主题+度假”“邮轮+度假”等典型模式。
《报告》指出,国际度假产业发展有四大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坚持市场主导,重视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凸显地方特色,广泛吸收先进文化;三是围绕游客需求,拓展度假产业体系;四是保护资源环境,注重产业持续创新。
《报告》指出,度假产业政策是国家旅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配合当时的入境旅游发展战略,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一批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的国家旅游度假区。随着国内旅游的兴起,国内度假需求逐渐产生,本世纪初在多个国家旅游政策文件中都提出要发展休闲度假,并逐渐构建起主要面向国内旅游者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题,中央在此背景下提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对度假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我国度假产业政策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是一个重点。度假区作为我国度假产业的主要载体,其建设贯穿我国度假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除此之外,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外出旅游度假的时间选择,有利于优化度假产业发展布局;而自驾车房车旅游、冰雪旅游、露营旅游、户外运动等各种专项度假产业政策的出台,也有利于推动度假产业体系的完善。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旅游度假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前期。
一是需求基础不断夯实,供给配套相对滞后。一方面,在出游次数增加和出游机会增多的情况下,人们有了更多“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度假作为一种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愿意为度假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特别是在可支配收入和休闲时间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由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旅游发展以观光为主,各地旅游产业体系基本上是围绕观光建立起来的,这种产业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度假旅游者的需求。
二是产品业态创新活跃,系统谋划还需加强。近年来,我国旅游度假产业持续发展,创业创新活跃,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说,我国度假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谋划,以度假区为载体的度假产业集聚区发展刚刚起步,还没有构建起立体多元的度假地体系,还没有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确立度假旅游大国形象。
三是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产业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度假产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景区联动发展、住宿场景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和“三产”融合振兴等模式,有力推动了度假产业体系的构建。但是从更高要求来看,度假产业体系的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打破既有的条条框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尽可能满足度假旅游者的合理需求,并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完善的度假产业体系,促进度假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产业政策助力发展,统筹推进仍有空间。由于我国旅游发展长期以观光旅游为主,度假产业起步较晚,相关产业政策较为零散,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些政策在可操作性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增强。
《报告》就促进我国度假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加强度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度假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优化度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培育度假产业多元市场主体、完善度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强化度假产业发展科技文化支撑等系列对策建议。
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现代化进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深刻把握度假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对全国度假产业发展目标定位、战略布局、路径方向、任务措施等进行系统谋划。以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为引领,以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骨干,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旅游度假地,进一步完善国民旅游度假地体系。
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的重点在于以世界级的品质服务满足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度假需求,不能过于强调外国游客的比重。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的重点在于建设国民度假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度假有去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不能因为是“国家级”而过于追求高端市场。